<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要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 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发布日期: 2022-11-21 11:23 信息来源: 健康中国 浏览次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 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各地正在迅速贯彻落实,细化执行方案,开展政策培训,加强社会动员,结合自身实际,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措施。一些地方也在及时纠正与第九版方案和二十条措施不相符的做法,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完整、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防控工作的部署举措,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

        我们请来了: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女士。

        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主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在上次的新闻发布会中提到了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的原因以及作用,是否意味着今后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只有密接人员会进行集中隔离。也有不少人担心,取消对于次密接的这种集中封控,是否会带来疫情防控的漏洞,造成隐匿性风险的进一步加大,从而难以控制。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

        谢谢你的提问。是的,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实际上,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流调和风险研判,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防控措施要落到实处,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把有限的防控资源用在最重要的防控工作上,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二十条措施中提出,要制定新冠肺炎分级分类诊疗方案。请问如何理解“分级分类”?是否意味着以后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要分级分类进行?如果这样的话,各级医疗机构将承担的职责是什么?目前是否有一些短板需要补足,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方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病毒的变异,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因此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这也是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重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

        第一,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我们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因此,通过定点医院的建设和提高救治能力,来满足我们在九版方案当中所规定的普通型重症、危重症和有高风险因素的这些患者的救治,所以定点医院主要收治的对象就是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收治的重症、危重症以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救治水平和质量。

        第二,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我们要求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比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提前做好方舱医院的准备,比如电线、相关基本设施布局、物资的准备,包括信息系统的准备,同时还有一个要准备的就是医疗医护力量,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能够使得方舱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能够尽快地收治患者。那么什么样的人进入方舱医院呢?按照九版诊疗方案,就是无症状感染者,还有一些轻症感染者。我们建设方舱医院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减少对日常医疗资源的占用,统筹好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与日常的医疗服务的保障工作。

        第三,要持续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我们知道,发热门诊是我们发热患者进入到门诊之后甄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甄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也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二十条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这也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实际,为了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处置疫情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的医疗服务保障,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从二十条措施中取消中风险区的做法可以看出,为做到科学精准,需最大限度地减少管控人员,并且二十条明确指出对高风险区的判定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请问取消中风险区,只有高、低风险区,是否会对疫情的精准防控造成影响?另外,高风险区域内该怎样制订核酸检测策略以及管控措施?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记者朋友的问题。今年7-8月份,我们对于第九版防控方案实施的评估,以及防控工作实践,鉴于中风险区管控人员的数量比较大,后续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区域人员的管控,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在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判定,并且更加科学精准地判定高风险区,以单元和楼栋进行判定。这样的优化调整,是对我们各地疫情的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的流调、风险研判更加精准高效,要把该管住的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要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这样的调整也要求各地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疫情处置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探索性、创新性地做好疫情快速处置。

        关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和管控措施,仍然是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来实施。对于核酸检测是要求在高风险区实施封控以后前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检测的频次可以根据前三次检测结果进行确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时内,要完成一次区域的全员核酸检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纳入封控的这些人员,存在没能及时转运的一些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的以及混管阳待复核的以及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对于这样一些特殊人员,要实行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这是核酸检测的策略。

        管控措施,第九版方案中明确提出,高风险区实施封控管理,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这里具体有10条措施,主要包括宣传引导、人员摸排,要及时掌握封控管理区域内的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这样一些人员的情况,做好摸排,对以上的脆弱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的保障,做好心理关爱等等这样十条具体措施。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中对规范开展核酸检测有哪些具体要求?另外对于各地的常态化检测如何开展、开展的频次以及相应的公共场所查验等各个方面有哪些要求?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无论是防控方案的第九版,还是这次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二是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要求。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三是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11月15日,文旅部印发了通知,出台了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的政策。请问这个政策的优化调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李晓勇

        感谢您的提问。文化和旅游部1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主要从四个方面优化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针对旅游活动管理,优化了跨省旅游政策,根据最新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二是针对文化活动管理,优化了公共文化场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聚集性文化活动核酸检测查验措施。三是针对人员管理,调整了行业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必须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四是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

        在优化防控措施的同时,《通知》还对科学精准做好行业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按照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要求,积极引导跨省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二是要求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等疫情防控措施。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旅游饭店要继续对进入景区和入住饭店的人员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证明。三是要求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严格落实员工上岗前健康码检查核验,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科学防范意识和能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此前的发布会上通报了“层层加码”的一些地方之后,当地迅速纠正了防疫不当的措施。在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之后,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有所减少?在已经反映的问题当中,涉及比较多的是哪些方面?各地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现在成效如何?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和解决情况如何?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

        感谢您对整治“层层加码”工作的关心。11月11日,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颁布以后,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日的3306条已经下降到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

        我们对近日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这是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时纠正违反“九不准”等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纠正“一封了之”“扩大赋码”等简单粗暴做法,有效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截至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显着的。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二十条措施中,对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将集中隔离期从7天缩短到5天,而将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3天居家隔离。请问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实际隔离时间为8天,反而增加了1天?另外,居家隔离对社区防控的压力加大。请问如何严格管理好居家隔离人员,防止扩散风险?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在二十条措施里,对于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这样一些风险人员管控方式的调整,是基于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评估数据和风险研判等的优化和调整,是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下,更好地统筹我国疫情防控与国际交往、便利人员往来,有效利用集中隔离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优化调整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防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如何把优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对这样的一个调整,社区如何进行管理居家隔离人员,防止疫情的扩散,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我们要求各级社区要做到七条管理措施,这里面主要包括:第一,要及时接收需要进行居家隔离人员的信息,并且登记造册;第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管理,督促引导居家隔离人员及其同住人员严禁外出,这个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第三,督促指导居家隔离人员每日早晚两次做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这样一些症状的人员,要立即进行报告,并且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基于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第四,进一步做好对小区民众的宣传引导,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所以,希望通过每位社区防疫人员的努力,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我们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才能够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得到群众长期的支持,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才能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在调整了有关措施的情况下,如全员核酸和管控措施都有调整,全国各地确诊数激增,要怎么做到维持“动态清零”呢?是否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第二个问题,听说德国总理朔尔茨先生在访华时与习近平主席达成一致意见,会放开复必泰mRNA的疫苗供中国的民众以及外国来华人士接种,我想确认一下,是否有这样的说法?复必泰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为中国的民众所使用?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

        好,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针对第一个问题,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不是放松,更不是放开和“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的就是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要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针对第二个问题,对于接种疫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等因素,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方案确定以后,有关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发布。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注意到,有民众质疑“落地检”有必要吗?这是不是不承认异地做的核酸检测结果?是否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的“落地检”是否会常态化?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记者朋友的问题。针对今年7月以来我国疫情出现“点多、频发、面广”的特点,部分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所以推行“落地检”的防控措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是指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的原则,面向跨省的流动人员提供的核酸检测服务,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这样一个“落地检”的措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防控关口的前移,严防跨区域疫情的传播扩散。

        在“落地检”措施实施以来,各地对于及时发现来自高风险区的风险人员,做到跨区域疫情传播的早发现,避免引起本地关联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假如在A地火车站设置了核酸采样点,对于疫情比较严重的B地返回人员开展“落地检”,对于人员来讲是即采即走。一旦发现阳性以后,A地疾控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该人员要居家不外出,不接触来访人员,从而及时阻止了这名人员当日本来要走亲访友、购物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面活动,所以就避免了后续在这个地方出现关联性的聚集性疫情。所以,在这一段时间这种防控成效也不胜枚举。

        “落地检”措施并不是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而是在当前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全国本土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推行的,通过“落地检”可有效防范流动人员在旅途辗转中可能被感染等诸多不确定风险,对于现阶段疫情防控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仍将继续坚持,保护出行人员健康。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

        二十条措施提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我们注意到,在二十条措施发布后,有不少地方减少了核酸检测点,请问在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多地出现老百姓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该如何缓解核酸检测的供需矛盾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按照二十条措施当中关于核酸检测的优化措施,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发生社区传播和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而且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当中,要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有组织地进行的。我们的居民有义务参加检测,同时相关部门也会按照全员核酸检测的要求,做好不同风险区域内的不同方式的采样安排。比如说,像刚才丽萍研究员讲的那样,高风险区的一些特殊人员需要上门采样,有的要进行单人单采,有的要进行一户一采,同时对风险比较低的区域,可以安排“十混一”采样。

        关于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关于这项工作,我们多次进行了部署。第一,要优化采样点的布局,对采样点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第二,要向社会公布采样点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及时更新,方便群众的查询,并就近方便进行采样。第三,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的班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第四,我们要求各地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的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报道,目前全国疫情多点散发的形势与一些地方疫情扩散有关。请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防扩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如何统筹滞留人员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又该如何防止对返回人员加码管控?谢谢。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期,部分省份在返回人员中陆续发现感染者,这说明部分有疫情发生的省份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控制疫情跨地区传播扩散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防范跨地区疫情扩散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针对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扩散的首要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对非隔离非管控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信息措施,防止非法运营车辆载客跨省运营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配合,及时推送溢出的风险人员信息。二是针对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3天2次核酸检测措施(间隔24小时以上)。各地可基于疫情输入风险研判结果,对流入的高风险人员按要求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优化调整二十条措施中,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稳妥安排。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最后一个问题。

        香港中评社记者

        这两天,“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的政策出台受到了旅游行业的极大关注,是否说明一下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作出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考虑又是什么?谢谢。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李晓勇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以后,“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项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根据最新的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二是对核酸证明和“落地检”提出要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并对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旅行社要积极引导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三是明确继续暂停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不恢复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业务。

        从2021年8月开始,文化和旅游部开始结合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措施,对跨省旅游经营活动实施联动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多地多发的疫情,避免疫情通过旅游途径传播。今年5月,我们按照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跨省旅游管理政策,将跨省旅游暂停区域由省域调整为县域。此番再次调整跨省旅游管理政策,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措施取消了中风险区等级,高风险区范围仅限于楼栋或单元,跨省旅游联动管理政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二是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有利于整治个别地区“一刀切”、层层加码、随意限制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的问题;三是有利于遭受疫情影响的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我们看到,这些政策发布以来,行业反响积极,民众广泛关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关键环节管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旅游业发展。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相关部门嘉宾为我们介绍了不折不扣做好二十条优化措施的有关情况,后续针对如何精准落实二十条措施,我们还会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闭 打印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浙ICP备19049905号-1